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镍铬不锈钢  >  交通运输 > 正文

山西交控集团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举行了公路不锈钢护栏全球首发仪式

近日,山西交控集团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在太原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与多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学术委员会现场考察了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取了关于体制机制、建设进展、三年规划、设备购置计划、制度体系建设、行业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汇报。委员们建议,实验室应围绕“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凝练重大课题和任务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和基础研究,积极培育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加强合作创新,聚力攻克原创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智慧交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8月,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通过省长办公会审议,成为我省首个正式获批建设的省实验室。实验室在学术研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成果转化、开放交流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主任张军博士介绍,获批建设一年来,实验室持续推动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科技试点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立项2项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项目总经费达1.57亿元。
  目前,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30项,编制国际标准1部、国家标准1部以及地方、团体标准7部;自主研发了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高速公路结构层厚度及病害探测系统、隧道智能PLC控制柜、智能电控柜、智能运维机箱等科研仪器设备5台(套),形成核心技术成果4项,“六新”收入达1.71亿元。
  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以“智慧”为主题,深耕数字资产、智慧出行、智慧减灾、智慧降碳等细分场景,建成运行了全国首个重载货运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科研实验路段,研制落地了全国首台(套)ETC智能检测系统,全国首次提出公路地质灾害“北斗+”监测预警技术,全国首次实现省级桥梁数据库、桥梁病害库与大件运输通行安全评估系统互联互通,全国首次应用危化品车辆过隧道跟踪辨识和警示系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AI稽核大数据分析平台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形成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标志性成果。
  公路不锈钢护栏是实验室近期研发成功的又一项科研成果。按照推进交通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的部署要求,针对传统热浸镀锌钢护栏生产过程污染性大、后期维修养护和再利用难度大等共性问题,实验室攻克重重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我国公路行业全新一代护栏产品。6月16日,山西交控集团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举行了公路不锈钢护栏全球首发仪式。与同等级传统碳钢护栏相比,本次发布的公路不锈钢护栏产品可节约钢材20%左右,减少碳排放30%以上,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40%以上,在环保、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
  目前,公路不锈钢护栏已完成全系列、全车型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发布了《公路不锈钢护栏应用技术规程》山西省地方标准,建设了公路不锈钢护栏板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山西“特钢材料产业链”链上项目在交通运输行业的首次成功落地转化,产品将在黎霍高速、大同西北环高速、汾石高速、临浮高速等项目中规模化推广应用,并与广西、广东、江苏等省份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商务合作交流,市场前景广阔。
  此外,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对标“打造国有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标杆”的目标,在人才引进和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创新。截至目前,“候鸟制”柔性引进交通运输部高层次人才1名、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1名、深入高校“掐尖式”招聘优秀硕博士80名,并通过在西安试点建立异地研发机构探索了人才异地引进的新模式;同时,建立了经费投入“多元化”、重大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协同创新“特战队”、成果转化“授权制”、薪酬激励“市场化”等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智慧交通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术委员会的悉心指导下,在各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聚焦‘智慧’主题,取得了一系列领先的创新成果。”山西交控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温全贵表示,实验室正朝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目标积极迈进,将为我国交通运输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提效能、增动能、聚势能。
  8月24日,李德仁院士出席了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交通发展论坛,并进行了《数字孪生的智能交通》的特邀报告。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对于智慧交通山西省实验室的发展,李院士建议,实验室要坚持以解决交通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数字交通发展趋势,确保实验室技术研发与行业需求有效衔接且深度融合,突出强化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工程应用转化价值,借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引育平台,在人才引用育留等方面形成更多创新机制和工作成效,推动建成治理能力现代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出行服务管家化的数字交通体系,为打造智慧交通原创技术策源地做好表率。

资讯编辑:马顺甜 021-26096564
资讯监督:魏铮 021-26094340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