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镍铬不锈钢  >  国内 > 正文

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2日,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召开,多位院士与产业大咖聚焦我国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共同研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

工业与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常国武指出,我国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推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二是加快产业链升级步伐。三是优化产业链发展生态。四是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高度重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大意义。他指出,着眼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值得认真研究与思考以下五对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全链布局和单环突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需求牵引和供给支撑的关系。第三,处理好突发应对和正常运行的关系。第四,处理好产业生态和节点企业的关系。第五,处理好制造发展和服务保障的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主任委员陈学东指出,我国的制造业GDP和制造业全球占比已连续13年位列全球第一,在通信装备、轨道交通、输变电等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但对于量大面广的民用航空飞机、集成电路、农业机械等与世界仍存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属于“大而不强”。这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性、颠覆性、变革性技术成果不多;二是工业技术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链尚不能完全自主可控,质量效益指数偏低,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三是能源利用率比较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单位制造业能耗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水平亟待提升;五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水平急需提高。

陈学冬指出,针对工业基础薄弱这一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政府主导、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封锁,需要政府市场相结合、着力推进工业强基工程,需要发挥市场化机制、实施隐形冠军培育工程。我国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强基、重大装备自主可控,就要加强政策保障,形成全社会重视工业基础的良好环境,要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生态,要统筹两个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可持续推进,促进建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品牌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荣表示,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要补短板强链创新。无论是芯片,还是数控机床、工业母机等方面,我国发展都尚存较多短板,要加强在短板领域的创新能力;第二要注重扬长板强链创新,积极发挥我国现有优势;第三要以链主创新带动全链创新。“制造业的链主是在市场竞争中自然形成的。行业里‘领头羊’的产值、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市场认可度最为关键,所以链主的创新才能带动全链的创新。比如主机厂可以推出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配件厂就要根据主机厂创新的产品不断地更换新产品,不断迭代工艺。”谭建荣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指出,从国内“双链”融合情况来看,我国目前还存在不少挑战。就此,他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防止“脱节断链”问题,强化系统集成;二是破解“孤岛效应”难题,强化协同创新;三是紧盯“短板”和“痛点”,强化战略导向;四是推进数字化转型,强化“上云用数赋智”;五是注重“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六是坚持市场与政府协同发力,强化“双轮驱动”。

高标准、重创新、壮企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表示,高标准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要高标准的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培养出一批能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且是要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企业。”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卢秉恒主要介绍了3D增材制造产业链创新发展。他说:“现在3D打印技术发展较快,各种材料、各种钢材等都可以用3D打印来做。3D打印本身的市场规模可能并不显著,目前中国占据全球第二的市场份额,但3D打印+将制造业的直接经济效益放大了10-20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干勇表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制造强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抓住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机遇,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完善多层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他提出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建立我国自己的开源软件社区,构建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产学研用的生态体系和系统,提升关键原辅材料、国家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基础检测仪器来保障水平等建议。

推动企业稳健与创新发展

“无论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互联网,最终都要产生价值,要产生价值链,就要对企业内部提质增效,对外部提供科技服务,如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落点在人才。”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旗表示,实现新发展需要三类人才:高端的研究型人才;制造业中高度技能型人才;能够纵观全局趋势提供可引领性的企业管理的理念的经营型人才。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军表示,集团目前已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具体的做法即“四链一生态”,通过基础固链,产业链管理基础得到夯实;通过技术补链,产业链自立自强取得突破;通过融合强链,产业链引领能力持续提升;通过优化塑链,产业链发展内涵继续延展;通过涵养生态,打造命运共同体。

江西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汪波也指出,集团要不断畅通铜产业链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各价值链条向更宽领域延伸、更高水平发展,全面构建互惠共赢、互促共进、和谐共生现代化铜产业链生态,全面增强铜产业链稳增长、抗风险、保稳定的底气实力。

会上,中国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副主任、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主任陈玉涛发布了《工业基础指数(2022)》、《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以及《深圳市产业链供应链白皮书(2022)》。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