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镍铬不锈钢  >  国内 > 正文

民生银行温彬:2023年我国经济走势大概率前低后高

回望2022年,宏观经济表现如何?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宏观经济发展前景如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工作部署又将如何展开?围绕这些话题,新华财经与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展开对话交流。

问:如何评价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

答: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波三折。一季度宏观政策超前发力,加上出口仍有韧性,疫情冲击较小,GDP实现了4.8%的同比增速。进入二季度之后,疫情冲击明显加剧,特别是部分超大型城市开始静态管理,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出现阻滞,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在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下,二季度GDP实现了0.4%的正增长。三季度以来,受地产行业“停贷潮”冲击,经济下探压力再次加大,在一揽子接续政策持续发力、基建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以及疫情阶段性好转的带动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9%,略好于市场预期。四季度经济继续受到疫情反复、地产低迷和外需降温的三重冲击,再度面临下探风险,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会环比下降,维持弱势复苏态势。

问:回顾2022年全年表现,宏观经济运行亮点有哪些?

答: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1-11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3.8%,其中,高技术产业累计同比增长8.0%,在2021年高基数的影响下高技术产业仍能保持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工业结构正在加速优化。

二是出口增速仍有一定韧性,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11月,按美元计出口累计同比增长9.1%,多个月份达到了两位数增速。分产品看,1-11月,汽车出口累计同比增长73.1%,太阳能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70.2%,锂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80.5%,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稳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9%,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9.9%,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结构的优化对经济稳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问:对2023年宏观经济前景有何预期?

答:2023年我国将开启“修复性复苏”模式,复苏动能主要来自增长抑制因素的消除。随着疫情防控回归“乙类乙管”,发展重点将放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上,预计经济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

从外部看,2023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出口增速放缓。随着发达经济体的连续大幅加息,全球经济正在明显降温,出口面临的压力将大于2022年。经济增长动力将由2021年和2022年的“以外补内”转变为2023年的“以内补外”。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并保持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一是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将有利于经济恢复。预计二季度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加速释放,消费、服务业生产和就业都将会有明显改善。

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会叠加发力。2022年实施的一揽子稳经济和接续措施,政策效应将会持续显现,2023年还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政策合力将共同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三是房地产逐步由风险暴露期转向风险收敛期,融资改善与信心恢复将成为主要特征,行业逐步转向健康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地产对整体经济将由负面冲击转为中性。

四是通胀将保持温和,一方面内需复苏将促使核心通胀均值回归和中枢上移,另一方面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则将有利于限制通胀涨幅。

整体判断,若不考虑二季度因2022年同期基数原因的抬升效果,2023年我国经济基本为前低后高走势。

问:“稳”作为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最为突出的关键词,如何展开?

答: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2023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具体来看,相关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2023年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预计赤字率和新增专项债规模都有可能提升;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央行将会通过适时适度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适度提升杠杆率。

二是提振发展信心作为首要工作。2022年预期转弱压力进一步凸显,所以会议要求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对居民部门,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民营企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和“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要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以及“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三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1年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成为2022年稳增长基石。但2022年会议则更为注重消费。这一方面出于“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考虑,另一方面则由于消费具有修复和反弹基础,也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

问: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这有何深意?会从哪些方面展开?

答:当下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国际循环可能面临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可稳固和扩大国内循环基本盘,又能撬动和带动国际循环。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时,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并提出了三个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采取强有力措施,通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充分释放出消费潜力。

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瞄准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补短板、强弱项。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手段,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

三是促进外贸平稳增长。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外贸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的重要作用。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乐卫扬 021-2609382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